公司亏82亿CEO却领12亿酬金!知名投资人炮轰威马汽车沈晖 背后真相来了!
《科创板日报》9月26日讯(记者 陈美) 威马汽车CEO天价酬金在网上持续发酵。公司 威马汽车招股书显示,亏亿2021年亏损约82亿元,领亿但CEO沈晖2021年酬金总计12.6亿元,酬金车沈占威马同年收入的知名近三成。面对这一巨额酬金,投资不少网友质疑:威马汽车亏得这么惨,人炮CEO却有这么多酬金,轰威晖背后钱从哪里来的马汽? 朋友圈中,《科创板日报》记者看到有知名投资人重磅批评威马CEO天价酬金,公司“妖怪天天有,亏亿今年特别多!领亿” 知名投资人炮轰威马CEO天价酬金 炮轰天价酬金的酬金车沈知名投资人,是知名加华资本创始合伙人宋向前。 9月26日上午,投资加华资本宋向前在朋友圈中指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威马都不能算是经营得好的企业。若CEO真拿了12.6亿元薪酬和股权激励,且占到营收的30%以上,这背后依据何在?难道威马汽车创造了比肩华为、谷歌、脸书、特斯拉的商业成就?” 面对知名投资人的批评,《科创板日报》记者查阅招股书发现,与网上所说的12.6亿元“薪酬”相比,招股书披露的是“酬金”。数据显示,2021年CEO沈晖的酬金达到12.6亿元,其中薪金及花红为201.1万元,受限制的股权激励为12.59亿元,而2020年沈晖只有161.8万元的薪金及花红,没有股权激励。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人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上市前,很多企业都会做股权激励。“与威马汽车CEO占营收30%的股权激励相比,一些科创板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更高,甚至达到当年营收的35%。但由于总体金额不大,只有1、2亿元,所以不被市场过分关注。但无论如何,做股权激励可以,但很多公司会因股权激励造成业绩转盈为亏。至于上市后是否实现盈利,成长性又如何,则需要投资者自己判断和买单。”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威马汽车实现营收17.621亿、26.717亿元、47.425亿元;对应净亏损分41.45亿元、50.84亿元、82.06亿元,3年累计亏损高达174.35亿元。 《科创板日报》记者算了一下,即使没有CEO沈晖12.56亿元的股权激励,2021年威马汽车也难言盈利。 也正因如此,宋向前发出灵魂拷问:公司的内控制度何在?这一酬金有经过董事会和薪酬委员会通过吗?创业者究竟是以创业为名,给自己找了个发高薪的好工作,还是资本游戏中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 发出强力批评的同日,加华资本宋向前接受了《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其表示,“自己特别赞同给优秀企业家发高薪。因为天道酬勤,人道酬优,但这种既不优又不好的天价酬金,让走正道的企业家日子难过了。” 在宋向前看来,未来如果新概念公司都这样做,即融资上市、之后股价一泻千里,再退市让投资者买单。那么市场就会产生镰刀思维,不再信任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最终伤害中国的创业文化。 威马CEO也委屈 面对网友的质疑,以及知名投资人的批评,威马CEO沈晖也觉得委屈。 《科创板日报》记者看到, CEO沈晖在朋友圈中亲自下场解释:称有些事情,脚指头想想就知道真假,不值得花时间解释。还是讲讲事实吧! “9月23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中国汽车工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智能网联汽车挑战赛,考验智能汽车的环境识别、决策分析、控制执行能力。在与长安、极氪、蔚来、小鹏、理想、特斯拉、奔驰、宝马、问界等在内的超30款主流智能网联汽车同台竞争中,威马W6 2021款520KM续航车型一举夺下APS挑战赛特等奖与AEB一等奖。” 与此同时,沈晖还自嘲式回复:“我也不知道我的收入这么高,老婆查我就麻烦了。” 虽然威马CEO通过朋友圈向外界解释了天价酬金和威马目前在技术上的突破,威马3年不足8万台的交付量依然被市场诟病。 宋向前也认为,3年交付量不足8万台,意味着威马有较大生存危机,企业还没有迈过生死线。“尽管这家公司正在上市招股,但上市并不代表它就是一家好企业,上市后活不下去的比比皆是。就营收和交付量来看,威马比不上阿里,比不上腾讯,也比不上行业中‘蔚小理’,更不用说特斯拉。” 作为知名投资人,宋向前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谈了对新能源汽车的看法:这一市场是存在的,且前景巨大。“从大趋势上说,不光是锂电池,无人驾驶、氢能、芯片,未来诸多核心技术的发展,都会使得新能源汽车进入快车道,但行业中的玩家还没有全部发力。” “目前,造车新势力在市场上风起云涌,但传统燃油车品牌并没有完全杀入。相比造车新势力,他们在资金、技术储备、销售趋势上都有优势。”宋向前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说,以前别人只是没有参与,并不是说做不了。“如果全力杀入,将对造车新势力产生非常大的压力。就行业地位而言,威马汽车也只是拿到了新能源汽车这张入场券,并不能称得上是行业中的玩家。” “从最近几年造车新势力上市的节奏来看,有资本堆积的新势力们必须要加快上市,因为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首先,新能源汽车本来就是资本不断燃烧的行业,需要百亿级别的资金投入;其次,行业内也是高度竞争,只有率先上市募集资金的企业,才能从资金困局中走出来,但上市并不是终点,而是资本市场上新故事的开始。”宋向前说。 此前,另有新能源领域的投资人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15万-20万之间的新能源汽车车型是竞争最激烈的部分,而威马汽车刚好处于这一区间。“抛开技术不谈,汽车销售就是造车的一大关键。”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2022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北京、深圳、上海居前三,佛山进入前十
- 东方甄选申请甄享世界商标
- 国家外汇管理局:10月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保持在合理区间
- 15日0时至15时,北京新增本土感染者170例 社会面筛查人员20例
- “靠银行吃银行”,陈大林被开除党籍
- 浙江拟细化推进二手房“带押过户”落地 建立第三方机构资金监管制度
- 泽连斯基突然发布:提出“和平方案” 一共10项提议
- A股三大指数持续走高 电子行业爆发22只股涨停
- 阳光保险集团首次呈交港交所上市聆讯后资料集:前三季度总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0.1% 募集资金支持业务持续增长
- 华阳智能IPO:单品依赖、毛利率为负、集采利刃高悬,强行上市为哪般?
- 一周上涨超2%,人民币汇率波段反弹还是趋势反转?
- 乌克兰希望国际援助中50%是赠与形式
- 英国商界领袖警告:劳动力短缺将让英经济“休眠”十年
- “活出男人范”的 ST步森被立案调查!几度易主谁该背锅?
- 健适50亿元 投资加速技术转移 医疗器械“买买买”模式 还能持续吗
- 《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改革方案》印发:着力破解老楼加装电梯难题
- 云南首富兄弟被监视居住 旗下企业恩捷股份称生产经营正常
- 李迅雷:房地产调整时间可能较长,但斜率会较平缓
- 涨停板复盘:大盘震荡上行指数大幅收涨 两市仅600股下跌
- 高盛:2023年美国通胀将快速下行 油价有望冲击115美元
- 搜索
-
- 友情链接
-
- 德国和卡塔尔合作“黄了”!德天然气巨头选择低头:将用卢布结算
- 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获选2022百大年度品牌人物榜
- “i茅台”APP成功申购却无法付款,客服:系统崩溃
- 台湾以立陶宛商品存在质量问题为由,拒绝购买立陶宛多家粮食厂的谷物产品
- 安慕希×Soul APP:0压元宇宙,失重来袭,获选2022百大年度品牌人物榜
- 室内儿童游乐场,藏着未来的迪士尼?
- 中公教育隐瞒关联交易被警告并处400万元罚款
- 海尔智家空气产业营销总经理孙丙华获选2022百大年度品牌人物榜
- 午评:燃料油跌近9%,SC原油跌近8% 20号胶涨近2%
- 特斯拉温州“刹车失灵”车主道歉:承认错踩踏板,称有其他自称“维权”车主曾为其提供一审律师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