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产业结构 上市公司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记者 邵好 李少鹏 张问之
在满是优化银白色化工装置的厂区内,一座全身绿色涂装且现代感十足的产业厂房令人印象深刻。这座正面贴有大幅“H2”标识的结构全球最大电解水制氢厂,与厂区附近一眼望不到头的上市光伏面板交相辉映,为宝丰能源化工材料生产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公司新动能。
党的谱写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绿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很多如宝丰能源这样的新篇企业,正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优化为绿色发展贡献力量。产业
自我革命:高耗能企业加速绿色转型
走进的结构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区,多年前岩石裸露、上市荒滩戈壁的公司面貌,早已被绿草成茵、谱写黄羊成群的“新画卷”所替代。
据了解,西部矿业每年都会投入资金通过植树种草等方式对各大矿区进行绿化。自2015年以来,公司控股股东西矿集团已累计投入超30亿元用于固体废物安全处置、环保设施维护改造、矿区环境恢复治理等项目,固体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选矿废水回用率达100%,植绿复绿面积461.14万平方米,种植树木30.32万棵。
“很多人谈矿色变,好像矿山就是对环境的污染和损害。但从西部矿业十座矿山来看,我们都达到了绿色矿山标准。”西矿集团董事长张永利告诉记者,公司已经把生态环保的理念融入到生产活动中,把“有色”变“绿色”已成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事实上,谋求绿色发展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转型核心要务。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将大幅提高。为此,包括火电、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化工、建筑等在内的一大批高能耗、高碳排上市公司正在积极践行低碳转型的发展理念,加速绿色转型。
“对于传统产业而言,绿色转型发展是一种深度变革。”有从事节能环保业务人士认为,在技术革新的引领下,绿色低碳将成为各产业发展主旋律,能够直接或间接起到节能减排作用的领域,将迎来弯道超车式的发展机遇。
如虎添翼:环保企业争先拥抱资本市场
2022年11月,登陆科创板,A股迎来首家重金属污染防治企业;7月,环卫赛道再添;4月,创业板上市,成为“农村环境综治第一股”……节能环保各细分赛道资本市场“新兵”不断涌现。它们通过技术创新、精细化管理、智能化转型,致力于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利用协同推进,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起步较早的大气治理、垃圾焚烧发电、污水处置等赛道“老将”稳居领先地位,产业生态日趋成熟、集约化趋势凸显,并展现出全新发展势头。
龙头公司加快协同布局,并寻求新增长曲线。如在垃圾焚烧厂附近投建有餐厨垃圾处理、污泥处理、农林废弃物处理和工业固废处理项目;同时,公司凭借在装备制造方面的储备,以及工艺技术有所相通,投建印尼高冰镍项目,并争取2023年下半年产出产品。“大固废”战略下的,打造了国内首个固废全产业链综合园区——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并已在顺德、开平等多地成功移植推广;同时,公司探索固废处理与能源业务的协同,在建制氢项目产能2200吨/年,预计将于2023上半年投运。
与此同时,土壤修复、环卫、危废处置、环境咨询等日渐受到重视的细分领域,“新兵”涌现,跑马圈地进程提速。我国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拟利用4年时间全面查清农用地土壤质量家底。而“农村环境综治第一股”艾布鲁,将有1.36亿元募投资金,拟用于“土壤修复药剂与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2020年1月迎来“A股环卫第一股”侨银环保(现“”),、紧随其后,再到2022年新添劲旅环境,环卫赛道阵容不断壮大。与之相对应的是,环卫市场正呈现“井喷”态势,亿元大标频现,环卫上市公司纷纷参与其中,共同守护蓝天净土。
向绿而生:龙头企业加速高质量发展
逐绿而行,久久为功。我国持续推动绿色转型,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过去10年,我国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4.4%,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绿色日益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过去10年,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由68.5%下降到2021年的56%,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高6.9个百分点,达到16.6%;过去10年,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2%。
绿色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力量。宝丰能源太阳能电解水制氢厂在2021年4月正式投产,项目创新利用“风光互补”模式发绿电,通过电解水制取“绿氢”和“绿氧”,并成功将“绿氢”“绿氧”直供化工系统替代化石能源生产高端化工产品,在行业内率先探索出用新能源替代化石原料的科学路径。
“目前,公司绿氢年生产规模已达到6亿立方米,每年可替代原料煤8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40万吨。未来,我们将形成百亿立方米、百万吨绿氢产业规模,成为全球最大的绿氢供应商,全方位带动化工、交通、电子工业、储能等全行业深度脱碳。”宝丰能源绿氢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
作为传统能源龙头,也在积极探索新路。公司以陆上风光发电及光伏上下游产业为重点,推动产业形成规模、集约发展。据介绍,公司2022年已在山东省内利用矿区场地启动分布式光伏项目,并在陕蒙地区开展了获取新能源指标的前期工作。
董事长杨军表示,从未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准确把握水泥建材行业大变革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要求,对标先进、正视差距,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力争未来3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4%以上,塑造发展新动能和竞争新优势。
“长期来看,碳排放量将是衡量一个产业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评价标尺,企业的技术路线选择、管理水平等方面必须遵循正确的价值方向,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优势。”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说。
(责任编辑:热点)
- 赞助世界杯金额过亿,但现代起亚在中国正退出主流视野
- 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解读2022年3月份CPI和PPI数据
- 退车后不退款?特斯拉Model X一车主苦等两年多仍未获得退款
- 物流业面临供应吃紧运力不足难题 货运企业急盼打通“大动脉”堵点
- 服贸观止|2022年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展:北京顺义·首都产业金融中心理财规模超1万亿元
- 光大同创IPO:功能性产品毛利率两年内下滑29.25% 收购重庆致贯35%股权遭问询
- 最新调仓出炉!冯明远、葛兰、傅鹏博等明星经理关注了这些机会……
- YouTube取消iOS版App的画中画功能
- 中国再保险:大地财险1-10月原保费收入388.48亿元,同比增长7.17%
- 英媒:芬兰和瑞典或最早于今夏加入北约
- 奥地利总理站出来,将前往莫斯科与普京会晤
- 美国3月份通胀率升至8.5% 加剧了美联储的政策紧缩压力
- 韩总统办公室:特斯拉将扩大与韩合作 马斯克计划在亚洲再建一厂
- Redmi Note 12?卢伟冰深夜换上新手机